染色過程中取得深色效果的幾個途徑
染色過程中如何取得深色效果,是染色工作者經常關心的課題之一。深色效應于織物組織結構、纖維性能、助劑性能以及染色工藝的制訂關系密切。近年來,染整工作者對影響織物深色效果的諸多因素作了廣泛研究與實踐,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然而與實際生產中深色織物的染色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。這些染色手段或者僅僅提高了織物的表現(xiàn)上染率,卻影響了色牢度;或是取得了一定的深濃色效果,卻影響了染后織物的鮮艷度??傊谌绾稳〉蒙钌Ч谌竞罂椢镔|量、染化料投入等方面上,存在者顧此失彼的情況。本文擬結合生產實踐,對染色過程中如何提高深色效果作一綜述。 1有關深色效應的基本理論 1.1 染料發(fā)色理論 該理論認為,物質對不同光的選擇吸收就會呈現(xiàn)出各種顏色,物質的顏色是它所吸收光波的補色。染料也是這樣,染料的顏色也是它們所吸收光波顏色的補色,是染料對光的吸收特性在人們視覺上產生的反映。 在染料分子結構中,存在著對波長380~780nm范圍內的發(fā)色基團,除此之外,還具有對發(fā)色基團起促進作用的助色基團,如-NH2、-NR2等。發(fā)色基團和助色基團協(xié)同作用,使染料對光波產生了選擇性的吸收。而當結構中某些基團產生有利于染料的發(fā)色時,染料對光波的吸收便向增加波長的方向進行。發(fā)色理論把這種能增加吸收波長的效應稱做深色效應。 這種理論對研究開發(fā)深色染料幫助較大。例如,尼龍及醋纖織物上取得深色效果不太理想,一般只能染淺中色。傳統(tǒng)工藝中采用酸性及分散染料染色,為得到深濃色,只是在增加染料用量上下功夫,效果不太明顯,并且染料浪費量很大。國外有報道使用三唑分散染料對尼龍纖維染色,增深作用明顯,并且染后織物具有較高的耐洗日曬牢度。其主要方法是將染料結構用硫甲基(CH3S-)取代了三唑環(huán)上的氫原子,使這種染料對光波的吸收向長波方向移動,從而產生了深色效應,在不追加染料用量的前提下,就能取得比原有染料更深的染色